總網頁瀏覽量

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

《我是有錢人迷思455》非學不可的保險防身術

在實際進入本文之前,先請讀者來個與「投保」相關的10個小測驗吧:
一、保險是最好的「以小搏大」工具,只要花少少的錢,就能獲得最大保障。因此,你一定要買齊各種保險,才能移轉所有人生風險?
二、現在保險費都很貴,隨隨便便幾張基本保單,年繳保費都要數萬元以上,根本是「降無可降」?
三、如果你擔心有病誠實告知會被拒保,就隨便填一下吧,只要保險拖過兩年時間,保險公司就一定不能拒賠!
四、買了重大疾病險,一旦罹患相關疾病,就可以拿到保險理賠金!
五、在高齡化、少子化之下,每一個人都該為自己買一張「長期看護險」!
六、如果你不善於投資,那就買張類全委保單,或附保證型保單好了。
七、你如果不需要保障,這張保單年繳4萬元,25年後可以拿回88萬元,投資報酬率(IRR)高於銀行定存。
八、定期健康險的保費年年調高,且終身要繳費,同時有最高續保年齡,不如買「限期繳費」的終身健康險!
九、如果保單買了沒錢繳保費,可以解約把錢拿出來,或是選擇保費自動墊繳就可以了。
十、老年人沒有任何保單的保障,可以試試老人保單,不但保費只有「每天一杯豆漿的錢」,最好的是:「免體檢、馬上保」。
以上幾個題目的答案都是「否」,而您又答對或算對了幾題呢?(詳細解答請見各篇內文解說)
儘管最近金管會已經開放了網路購買保單,但因為現階段只局限在旅平險、意外險、汽機車險及定期壽險4種。再加上壽險商品,並不如意外險或汽機車險的內容那般簡單、清楚,所以,想要購買各種保單的民眾,只有透過保險公司或保經、保代的人身保險業務員(又稱為「壽險顧問」)來認識及購買。
但是,由於一般民眾並非保險相關專科畢業,保險業務便成為民眾認識,以及購買各式保單的第一線接觸的人員。如此一來,他(她)所傳遞給保戶的訊息是否正確及客觀,將是保戶投保決策是否失誤,或是未來能否獲得該有的保險理賠金的重要關鍵。
不過根據壽險公會的登錄資料顯示,從19934月開始辦理人身保險業務員登錄以來,截至2013年底登錄總人數有323912人,比前(2012)年底增加3178人(年增率 0.99%)。其中,壽險業登錄人數占總人數57.96%,保險代理人及經紀人公司登錄人數占42.04%
在這一群「女多於男(男性佔34.06%、女性為65.94%)」、「平均年齡是40.77歲」、「學歷以大學(38.31%)及高中職(27.86%)畢業為主」、「專職比兼職略低(專職佔49.65%、兼職50.35%),且逐年呈現『非專職』趨勢發展(2013年專職年減5.32%,而非專職則是年增2.61%)」,且在台北市「每百名人口」中,就有7.11位保險業務員,密度居全國之冠的第一線銷售尖兵中,業務員當(2013)年度受處分總數計有919人。其中,768人受停職處分;151人受撤銷處分。
儘管受處份與停職處份的人數,都比上一年度減少,但因為違反管理規則第19條,而遭到登錄撤銷的原因分析中,最多人是因為「挪用或侵佔保險費(34/104)」,其次是「未經當事人同意填寫、簽章有關保險契約文件(27/104)」,第三位是「其他有損保險形象(12/104)」,第四是「不實說明或不為說明」、「唆使保戶不實之告知」與「招攬或推介未經主管機關核准之保險業務,或其他金融商品」(各佔7/104)。
另外,根據「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」的統計資料顯示,人壽保險業非理賠類常見爭議類型中,最多的就是「業務員招攬」,案件比率高達32.45%,遠高於第二高的「停效復效爭議(10.10%)」,以及第三名的「契約變更(6.97%)」。
也就是說,不是每一位保戶所遇到的每一位業務員,都能提供最正確的投保資訊給一般民眾,而這些錯誤的資訊,也極有可能就是保戶日後拿不到保險理賠金,甚至需要曠日廢時地與保險公司互打官司,才能領到錢的重要關鍵。

為了避免所買的保險「不保險」,保戶似乎只有不斷地提升保險知識,並且在面對保險業務員時「武裝」好自己的應對技巧,才能在買到「對」的保單之下,讓自己享有「相對應且最適合」的保障!(以上內文來自作者新書-《保險業務員不告訴你的50件事》序文


*本篇文章版權所有,轉載請註名出處

《免責聲明》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,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,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,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。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,均已力求精確,惟不保證其正確性,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,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。另外,本專欄版權所有,轉載請註明出處。


※延伸閱讀》《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》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ealthnotes(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,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,個人將盡力、盡速回覆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如果讀者有任何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,歡迎留言,個人將以最快的速度回覆。
但要提醒讀者的是:由於主管機關相關金融法規的限制,個人無法針對個股價格或指數進行買、賣點的預測與建議。在此向您致歉!